第5页 :(1 / 1)

加入书签 本章报错

旧重温——民国先知的道路探寻强烈推荐:

当我注目于189๗8年9๗月日的菜市口的时候,一下子恍然大悟。就在那里,那就是中国现代知识分子的起点。革命,从那里开始,中国的现代知识分子伴随着革命成长起来,所以,它也诞生于那一刻๑。

然而,考察清末知识分子成长的历史,这却是一个决定性的时刻。因为在这一背景上,有几件事值得注意:一、屠杀与抓捕使一些维新派人士成了流亡者,被迫走上了独立之路;二、清王朝最终没有避免改变旧体制,从而创น造了有利于知识分子成长的新环境;三、大批留学生在海外接受新思想,迅向现代知识分子转化。

内容简介:

1้9๗12年,亚洲第一个民主共和国——中华民国成立。这个以很少量流血建立起来的共和国,成长并不顺ิ利,及至1927๕、19年,更是遭到了深深的创伤,乃至质的变化——从民主共和国,沦为了国民党反动派的“党国”。

事实就是这样,在科举废除、学堂开办之后,读书人迅增加,大都市๦充满了因无法就业而深感前途渺茫的青年知识分子。他们处于游离状态,社会地位很不稳定,前途渺茫,心理失落,因而有多种展的可能ม性。在这一基础上,革命的情绪在这个ฐ人群中很容易蔓延开来。同时,随着清末新政期间集会、结社、言论自由日益扩大,追求自由、民主ว的公开或秘密的团体如雨后春笋般出现。清王朝仍然试图加强控制,结果却不仅无຀效,而且加剧了双方的矛盾。

当然,这只是事情的一个方แ面。另一方面,清王朝虽然不得不进行改革,却始终没有放弃力所能ม及的努力。

正因为这样,仅仅废除科举,并不能改变中国的教育和文化面貌,也不能ม造就现代知识分子成长的土壤。看一看科举制废除之后中国学堂的状况吧——

国家规定:大学堂毕业相当于进士,中学堂毕业相当于举人学堂成了变相的科举。于是,过去赶考是为了功名,现在上学依然是为ฦ了功名,国家权力的介入使学堂不可能ม像西方那样成为独立自主ว地培养人才的地方แ。

而且,所谓新式学校,事实上新的东西非常有限,相反,倒是保留了许多旧ງ的东西。许多新学堂都是在旧书院的基础上挂了一块新牌子,而教学内容也不过是在照旧教四书五经之外,增加了外语和部分理科课程。从教育思想、教学内容到教师队伍,都不可能ม一下子就成为新的。从清王朝来说,一切改革都是要为ฦ巩固其统治服务的,废科举、兴学堂不过是认为这样对大清更有利,目的则是通过新式学堂,培养既ຂ懂得现代科学技术又能够效忠于王朝的奴才式的人才,所以什么เ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之类是要绝对提防的。两江总督刘坤一是废除科举过程中起过推动作用的人,但在他那里,对师范学堂的教学要求也是:“以四书五经、纲常大义แ为主,以历代史鉴、中外政治艺学为ฦ辅。”刘坤一:《奏陈筹办学堂情形折》,转引自李良玉《动荡时代的知识分子》,58页,浙江人民出版社ุ,1989。在两湖总师范学堂,礼堂所挂对联写的仍然是:“志在春秋,行在孝经,此为ฦ臣鹄子鹄;虽有文章,必有武备,法我先贤先师。”其《学堂歌》贯彻德育第一的原则,写得更有意思:

大清深仁厚泽十余朝,

列圣相承无异舜与尧,

仁政最多,钱粮又最少,

汉唐宋明谁与本朝高?朱峙三:《张之洞与两湖总师范学堂》,《文史资料选辑》第9๗9辑。

通过唱《学堂歌》,为清王朝歌功颂德,向学生灌输这样的思想,进行政治思想教育。

教育思想、教学内容和教师队伍陈旧的问题๤,越是下层,越是偏远地区,越是低级的小学堂,就越是严重,新า的东西也๣就越为稀少。

因此,学堂对科举的取代并未从根本上使中国文人获得解放,也不可能使中国传统文人由此蜕变成现代知识分子。

最先的中ณ国现代知识分子成长于异国的土地上,国内知识分子的大面积成长则ท是在专制王朝崩溃之时。革命派与改良派的一个分歧

在对“特殊国情”的强调中,一个特别值得关注的问题๤是所谓“国民素质”问题๤。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旧重温——民国先知的道路探寻